七情六欲,常十三戒。

[楼诚|现代au]众生苦相(二)

·tips:随缘更新,欢迎讨论

          戳tag可看目前连载汇总

·warning:不要在饥饿的时候看,会饿



明楼心里当然有明诚,但这个时候他没工夫捋清这点旖旎心思,工作还像望夫石一样等着他。他一想到家长和孩子殷切团聚的眼神,就觉得自己不配想这些儿女私情的事儿,于心有愧。


回过神来的明楼赶紧扔掉饭盒,当他踏进隔壁房间的时候,明诚和梁仲春已经把今天来信中的一箱码在桌子上了,整整一桌子。今天有十桌子的信要看。每天都有十桌子的信要看。曼春正指挥几个临时志愿者把信分门别类摆好。


其实“与归”刚刚协助警方侦破了一桩大型拐卖儿童案,应该高兴才是的。但是这里全然没有这种气氛,一方面是因为“与归”成立七年来协助警方侦破的拐卖儿童案实在不算少,“四傻”已经司空见惯;另一方面是因为被解救的永远是小部分,他们没能力高兴。


阅读丢失孩子家长的来信,筛选其中数据比对需要的信息,比对数据库里符合条件的孩子。这是“四傻”每天都要完成的工作,枯燥而又充满意义。


忘了说,“与归”是没有假期的,因为人贩子不会因为某天是假期,就放弃挣钱。


实际上,整理信件是个叫人痛苦的活计。除了信本身数量就很大之外,信的内容也很叫他们头疼。因为这些信件总是长于抒情,而对失踪孩子的个人特征却含糊其辞。几乎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“很可爱”,但“很可爱”对找到孩子没有任何帮助。


比对信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采集比对DNA。但在中国,做DNA比对是个繁琐而又实在不便宜的事儿。那些丢失孩子的父母总是这里有孩子被营救就在这里做DNA比对,那里有孩子被营救就在那里做DNA比对,结果往往是孩子还没找到,就已经倾家荡产了。所以在“与归”的建议下,公安部建立了被拐孩子的DNA数据库。也正是因为DNA数据库的建立,有相当一部分的被拐儿童通过DNA盲比直接找到了家庭。


明楼在明诚身边拉了个椅子坐下工作。虽然两个人正闹着别扭,但工作所迫他们没有时间解决,只能一直别扭到下班。俩人没工夫也没心情说句话。


“楼哥、诚哥,我和老梁先走了。”曼春跟明楼明诚打招呼,要知道这时候已经是公务员正常下班时间的三小时后了。


“嗯好,路上注意安全。”明楼从雪片堆里探出个脑袋,今天的雪已经扫的差不多了,明楼明诚整理好最后一点工作,也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。


“阿诚,晚上吃点什么?”明楼先抛出橄榄枝,虽然这是个太没创意的开场白,但好在对于他们两人来说还算管用。


“随便,你看着点吧。”明诚把今天已经整理好的信件码回之前的箱子里,这些信件暂时还不能扔,以备不时之需。明诚熟稔地把键盘推进去,合上窗子,然后套上自己的外套。


“走吧。”明诚毫不在乎明楼接不上话的尴尬,关灯锁门,下楼往地铁站去。明楼明诚两个人租住在一套公寓里,公寓离“与归”的办公室有点距离,但好在交通方便租金也便宜,两个人租个稍大点的房子也能负担得起。


“别点外卖了,咱俩今天下馆子吧。”明楼有点小心思,干他们这个工作的,尤其是像他们这种负责人事实上是没有上班下班之分的,在办公室的时候有信件要整理,回到家里还要解答家长们在微信群里提出的各种问题。倘若不能在吃饭的时候稍微偷来点时间,他和明诚的问题怕是要晾到第二天晚上才能解决了。


“行,那就楼下那家沙县吧。”明楼原本是想吃点好的,找个好点的环境,认认真真跟明诚谈谈。明诚自然也明白,但他觉得实在没必要为了解决私人问题支付额外的开销。


既然明诚已经指名道姓了,明楼也没有多推拒,虽然沙县的环境不如人意,但胜在物美价廉,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人。


一碗馄饨,两份拌面,三笼蒸饺,三十块钱。他们日常也就是这样的开销。“大哥,”这个称呼是个很长的故事,我们先放一放,“那个官司你非打不可吗?”明诚没有抬头,一边说话一边把加进拌面里的辣椒酱拌开。

评论(1)
热度(60)

© 常十三戒 | Powered by LOFTER